婴儿用面霜后变“大头娃娃”?婴童市场将迎严管!

上周,一段疑似“大头娃娃”的网络视频迅速引发了多方关注。视频称,福建漳州的一位孩子家长给5个月大的孩子使用了一款婴儿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的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有媒体报道称,涉事企业表示,产品在去年检测时并未查出激素,此次事件中送测的产品来源及检测机构不明,认为此事为网上炒作吸粉。

涉事的两款产品共1200瓶,目前已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并送权威机构进一步检测,涉事企业已停产。 



发布该视频的是一名网络测评博主。曝光视频内容显示,涉事品牌婴儿霜名为“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涉事患儿5个月大。



在网络视频中,婴儿母亲表示,从孩子两个月大开始就给孩子涂抹“嗳婴树”牌“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不久后,孩子出现了多毛、脸肿胀发胖的情况。她还称孩子两个月没有长身高,身上多处长汗毛,发育迟缓,不会翻身,脸摸上去硬硬的。


父母带孩子来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婴儿身体正常。医生和护士询问是否给孩子涂抹过激素药膏,孩子妈妈表示,只给孩子涂抹过一种抑菌霜,产品上标明的是0激素添加。


随后,家长联系上了这名网络测评博主,该博主将“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及同厂家的另一款婴儿霜“开心森林”送给专业机构检测,检测结果均含有超30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而以上两类产品均取得“(闽)卫消证字”许可证号。



这段视频经网络传播后,引起多方关注,事件也持续发酵。1月8日,福建漳州市卫健委发布了相关通报称,在获知信息后,漳州市卫健委联合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涉事企业现场调查。


据最新报道,2020年12月30日,连云港市赣榆区卫健委已对涉事店铺金宝贝母婴生活馆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4000元并责令其整改。主要处罚原因是,“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属于消毒产品,而该店铺的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并没有该产品的检验报告,赣榆区卫健委由此认定其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


糖皮质激素药物,本身是正经八百的药物,在皮肤科也非常常见。因为能抑制免疫反应,对于迅速缓解症状很有效。但前提必须是正规、正经医生开出的正经药物。




涉事产品已下架


据了解,此次“大头娃娃事件”的涉事产品取得的是“(闽)卫消证字”许可证号,生产厂商为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称:福建欧艾)。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福建欧艾成立于2017年,之前叫做福建欧艾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确实拥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福建欧艾备案了嗳婴树欧艾牌抑菌霜、达儿文山茶油抑菌膏、帕蒂贝贝婴儿抑菌霜和嗳婴树®益芙灵®抑菌霜,这4款产品均为第二类消毒产品。此外,该企业还于今年备案了两款婴童化妆品,实际生产企业为武汉卡伊娜化妆品有限公司。



“消字号”成不法者的庇护所


“消字号膏霜,大概率的事情。”


“以前那些违法添加的都跑去办械字号、消字号。”
“我们今天对这件事情也非常关注。”
……

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国内知名母婴品牌负责人感慨道,“国内有很多厂家,不管是化妆品、母婴,为了追求短线的效果去做,这种东西即刻有效不就是在害小孩吗?” 青蛙王子品牌方介绍,“添加激素的润肤剂产品应为药品,在婴儿皮肤出现严重湿疹等问题的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限时使用,且应在医院以及药品流通渠道购买,在日常的消费渠道购买到含有激素的产品应为不常见且是不合规。”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孕婴童护理产品工程师表示,“护肤品,效果达到或超过药品,大概率是违法添加,而消字号、械字号概率更加大。” 国家药监局和地方局对“械字号”监管已经收紧,对于“消字号”,业内实际也是怨声载道。 所谓的“消字号”产品,实际为消毒剂类、消毒器械类和卫生用品类产品,企业需取得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所以通常这类产品的证号为:(闽)卫消证字(2021)第XXXX号(示例)。并按照消毒产品用途、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具有较高风险,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第三类风险程度较低。 虽然与化妆品不同,但“消字号”不得添加激素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201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物质,并曝光了30种膏霜剂型的抗(抑)菌制剂产品检出抗生素和/或激素,为不合格产品,要求监管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在这些产品中,也不乏婴童产品,如婴爽美宝维肤膏。但该产品仍在电商平台有售。



实际上,江苏网络电视台曾报道,一位小孩因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维肤膏,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去年“315期间”,美丽修行、丁香妈妈等自媒体平台也纷纷跟进,抽取了市面上的宝宝霜,检测结果显示有好几款添加了激素成分。
为何此类事件屡禁不止?“大企业试错成本高,他肯定不敢去犯罪,小企业就敢加(激素)”“消字号基本没有监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婴童市场将迎严管


对于此次激素霜事件,有网友感慨“国货就是被这些无良厂商败光了路人缘”,纷纷呼吁监管部门严惩不良商家。


从这次漳州市卫健委火速介入不难看出,对于问题频发的“消字号”婴童产品,监管绝不会迟到。整个婴童化妆品市场也是一样,一场“宝贝守卫战”正在打响。
以前,面膜是违禁添加激素的重灾区,但很快就遭到了严打,所以这几年有关面膜的负面报道和不合格抽检少了许多。这也说明,一旦违法违规行为多起来,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和权益,扰乱行业有序发展,监管部门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此次“大头娃娃”事件被曝光前不久,福建省首次、单独点名通报了26家儿童化妆品企业,原因是企业生产管理上欠缺规范。河南药监局也表示将加强婴幼儿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高风险品种监管。这些无疑都释放出了重要信号——婴童市场,将是监管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尤其是,新的化妆品行业法规已正式施行,其中不仅明确了品牌方和生产企业的权责,也加大了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甚至处罚到人。这一道道“紧箍咒”,势必都会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

关注PCE

扫描二维码,关注PCE